2025年10月9日产区降雨持续,辣椒购销放缓
发布日期: 作者:张修志
2025年10月9日,北方主要三樱椒产区仍然持续降雨,新椒上货受限,仍以冷库三樱椒出货为主,由于早期中小散户出局,当前货源集中,供给方的强势挺价,随着节日假期的结束,市场需求恢复不冷不热的状态,采购方采购谨慎,对快速上涨的价格有所抵触,导致整体交易热度下降,行情进入观望僵持阶段,因降雨影响走货放缓。
一、行情驱动力:供给收缩与持货挺价
本轮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供给端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天气反常,降雨持续,无法晾晒,北方小椒主产区如柘城、临颍、金乡的新烘干椒上货量整体有限,整体质量较冷库货源缺乏优势,冷库辣椒质量占优,普遍惜售,在金乡、柘城等产区,冷库椒待售货源不多,货源相对集中大户手中,储存商看好后市,惜售情绪浓厚,主动提价意愿强烈,进一步推高了市场报价。
二、市场反应:高价抑制需求,走货明显放缓
价格的快速上涨已开始对需求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,市场反馈主要体现在:
采购意愿降温:节日带动效果消散,多数采购商对当前高价普遍“不买账”,表现为跟进采购力度减弱、拿货心态谨慎,交易热度下降,实际成交多依赖小吨位、挑拣式采购,难以放量。
区域价差拉大:同为冷库三樱椒好货,柘城产区价格已触及9.60元/斤的高位,而武城产区仍在8.50元/斤左右,价差超过1元/斤。这反映出市场并非全面强势,虽然有干度差异,采购商正流向价格洼地,西北高辣在部分市场开始有所替代使用。
三、细分市场表现
1. 北方三樱椒:博弈主战场
市场正处于“卖方喊涨”与“买方观望”的激烈博弈中。终端走货放缓,缺乏实际成交的支撑,价格上涨的基础并不牢固。不排除部分急于回笼资金的持货商趁机出货变现,实际供应仍能满足低水平的市场需求。
2. 国内大椒:平稳运行中的分化
内蒙开鲁产区(北京红)与新疆库尔勒产区(红龙23)行情相对平稳,新椒上市供应有序,采购商按需拿货,价格波动不大。这表明当前的价格矛盾主要集中在以小椒为代表的精品辣椒领域,大椒市场供需关系更为健康。
3. 印度椒:潜在的“平衡器”
印度椒港口货源充足,价格稳定,与国内疯涨的小椒形成鲜明对比。尽管印度本土价格有抬头迹象,但充足的待售货源压制了其上涨空间。一旦国内小椒价格过高,性价比突出的印度椒将成为采购商的重要替代选择,从而对国内椒价形成天花板效应。
四、后市展望
短期来看,降雨仍将持续,减产预期逐步被验证,具体减产比例仍未明晰,辣椒购销双方经过前期出货采购活动后,观望僵持局面逐步形成,存储商持货惜售,等待减产效应,希望价格仍有上行空间,终端的缓慢,采购商也希望等待减产情况出现,决定是否跟进。